admin 發表於 2023-7-13 16:49:10

《財米油鹽》︱銀行理財也能虧?告訴你三個真相

近来,很多投資者發現購買的銀行理財竟然出現了負收益。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27日,在41000多隻理財產品中,一周內出現收益為負的理財產品超過了5500隻,佔比約13%。

說好的“穩穩的幸福”呢?其實,在購買銀行理財以前,如下頸椎病,這三個原形你必須要晓得。

第一,銀行理財不等於保本

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请求資產辦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准。這也象征著,保本理財產品退出歷史舞台。

一般來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現在銀行理財回歸根源,冲破剛性兌付,秉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投資者不克不及再“蒙著眼,躺著賺”,而是要领會產品暗地里的風險,根據本身的經受能力進行投資。

第二,銀行理財收益好壞要看底層資產表現

簡單來說,銀行會用投資者的資金購買各種底層資產,如債券、股票、基金等,再根據投資收益分派給投資者。是以,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取決於底層資產的表現。底層資產的實時價格波動,也會直接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好壞。

人民網《財米油鹽》發現,本次銀行理財出現的負收益情況,重要集中在風險評級R2及如下的低風險產品上。對此,招聯首席钻研員、復旦大學金融钻研院兼職钻研員董希淼認為,近期理財產品淨值的波動重要與債券市場的變化紧密亲密相關。

“本年以來債券市場一起走牛,但直到6月中旬,債券市場走牛的趨勢有所放緩。債券的收益率降低,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降低,乃至出現了負收益。”董希淼同時指出,本輪理財產品收益的波動與客岁理財產品出現過的兩輪“破淨潮”情況有所分歧,預計本輪波動是暫時的。

“因為隨著各類政策利率的下調,和LPR利率的降低,下一步,債券市場還可能繼續走牛,理財產品的淨值可能获得較快回升。”董希淼說。

第三,購買銀行理財要真實評估本身風險經受能力

銀行理財產品既有高風險、高收益的,也有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者若何做出選擇,最首要的是認清本身的風險經受能力。

購買理財產品以前,投資者應該認真對待“風險評估問卷”,並根據結果進行選擇。隻有如斯,此後面對常態化的理財產品淨值波動,投資者才能有一顆“大心臟”﹔資產辦理者也才能設計出更多風險層次多樣化的產品,把波動較大的產品賣給風險經受能力更強的人。

董希淼提示,隨著理財產品淨值化的加速,金融市場的波動、底層資產價格的變化,都會快速反應到理財產品淨值的變化上。是以,理財產品淨值的波動也會成為常態,乃至導致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投資者必要提歐冠盃投注,早關注並接管這一趨勢。

出品人:葉蓁蓁

總策劃:羅華

總監制:孫海峰、張玉珂

制片人:章斐然、謝婷

監制:呂騫、梁爽

策劃:陳鍵、李佳

案牍:申佳平

編導:史新培

剪輯:史便秘治療,新培、韓昕寧(實習生)

設計:林珊珊

包裝:趙晨

人民網經濟民生編輯部

人民網全媒體建造三部

聯合出品

專題:《財米油鹽》——你的財經寶典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財米油鹽》︱銀行理財也能虧?告訴你三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