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房、炒股、炒币、理財、投資短剧……上市公司“副業”日益多元化,浏览范畴愈来愈遍及。
按照通知布告来看,上市公司操纵闲置資金举行投資理財的重要目標是在包管公司正常谋划所需活動資金和有用节制危害的条件下,為提高資金操纵效力,夺取實现公司和股东的长處最大化。
上市公經理財投資無可厚非,從来都不罕有,乃至有公司呈现“副業”變“主業”迹象。但“錢生錢”的投資危害远高于聚焦主業,有的公司或受益于投資,但也有公司因投資导致吃亏。
52家公司2023年投資净收益超10亿元
證券時报·数据宝统计,從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来看,截至4月12日收盘,已公布2023年年报的公司中,1464家公司表露了2023年度投資净收益,合计跨越9500亿元,占對應公司归母净利润总和的比重跨越两成。
從单家公司来看(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以生手業),52家公司投資净收益跨越10亿元,此中上汽團体2023年投資净收益靠近150亿元;究竟上,公司积年的投資净收益均跨越百亿,属于汽車行業對外投資结構相對于樂成的典型。
中國挪動、中國煤油、廣汽團体2023年投資净收益均跨越80亿元。公用奇迹行業的新奥股分,2023年投資净收益大增835.30%至79.22亿元。此外*ST西钢、洛阳钼業等公司投資净收益也大幅增长。
與此同時,上述1464家公司中,超230家公司投資碰鼻,2023年投資净收好處于吃亏状况。中國铁建、南邊航空、中國中冶投資净吃亏额超10亿元,紧张拖累公司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铁建、中國中冶自2019年以来的投資處于延续吃亏状况。中國铁建2022年、2023年投資净吃亏均跨越40亿元,中國中冶自2020年以来,投資净吃亏延续超10亿元;2家公司均属于修建装潢行業,中國铁建在主营营業以外還浏览房地產開辟、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范畴。
此外,電子行業的工業富联、醫藥生物行業的海普瑞等公司2023年投資净吃亏额均跨越3亿元。
18家公司曩昔5年投資净收益進献度延续跨越50%
從投資净收益對净利润的進献度来看,57家公司2023年投資净收益占净利润比例跨越100%,廣西能源、粤傳媒、華北制藥、上海電气等7家公司投資净收益對净利润進献度跨越500%,也就是说這些公司若非依靠投資,极有可能事迹呈现吃亏。
好比廣西能源2023年净利润唯一0.02亿元,投資净收益0.26亿元;粤傳媒2023年净利润唯一0.08亿元,投資净收益1.03亿元;前者属于公用奇迹行業,後者属于傳媒行業,2家公司2023年扣非净利润均為吃亏状况。
進一步统计發明,18家公司曩昔5年(2019年—2023年)投資净收益占净利润比重延续跨越50%,重要散布在交通運输、機器装备、汽車等行業。详细来看,廣汽團体、招商蛇口、川投能源曩昔5年投資净收益進献度延续跨越100%;金風科技、复星醫藥等公司投資净收益進献度持续3年上升。
8家公司持有A股超10只
證券投資是上市公司展開投資理財的首要方法之一。数据宝统计,截至4月12日,已公布2023年年报的公司中,308家公美國壯陽藥,司表露證券投資相干数据,中邦交建、安德利、中國铁建等8家公司2023年投資超10只A股;此中中邦交建投資的A股公司包含交通銀行、光大銀行、东方電缆等38只,初始投資金额合计超40亿元;安德利持有的A股多达26只。
從投資金额来看,上述308家公司持有的A股公司期末账面價值跨越1400亿元。金融行業的申万宏源、中油本錢是投資“大户”,初始投資金额均跨越2000亿元,前者重要投資债券,後者證券投資以债券、基金為主。宁德期間初始投資金额跨越320亿元,此中投資A股的金额超300亿元,期末账面價值仍跨越340亿元。此外,海螺水泥、中國中铁初始投資金额均跨越85信用借款,亿元。
從證券投資收益环境来看,2023年下半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以来,获上市公司初次買入的公司表示南北极分解较着,投資標的受市場行情拖累,下跌股数目偏多。
高盟新材投資的凯華質料2023年下半年股價涨幅跨越500%;云意電气投資的光弘科技同期股價涨幅跨越100%;與此同時,恒生電子投資的星环科技-U、碧水源投資的碧兴物联同期股價跌幅均跨越50%。
究竟上,积年折戟A股的公司不在少数。從最新通知布告来看,方大特钢、士兰微、兰州黄河、海螺水泥等公司2023年炒股均呈现吃亏。
热中采辦理財富品,認購金额持续7年超万亿元
比拟證券投資,采辦銀行理財富品是相對于稳健的投資方法。
数据宝统计显示,認購理財富品的上市公司数目由2013年的283家增长至2022年的1454家,認購金额由2013年的1627.03亿元增至2022年的1.51万亿元,自2017年以来持续7年跨越万亿元。
截至2024年4月12日,已公布2023年年报公司中,1182家公司2023年認購理財富品金额到达1.08万亿元。待所有A股年报表露终了,2023年上市公司認購理財富品范围或跨越上一年程度。
不難發明,當市場處于低迷期,上市公司采辦理財富品的意愿较着增长。好比2016年上證指数下跌12.31%,同期826家公司認購理財富品高达8356.79亿元,認購金额较上一年增超45%;2018年減內臟脂肪,上證指数大跌24.59%,1302家公中藥生髮水,司認購理財富品1.78万亿元,認購金额较上一年增长30%以上。
总体理財收益若何?從2023年表露数据来看,上市公司認購理財富品均匀收益率估计最低為2.01%,最高达3.24%。
奥雅股分認購的銀行理財富品和基金,均匀收益率估计最高到达16.5%;盐湖股分、國芳團体、冠龙节能等公司均匀收益率估计最高将跨越9%。不外,也有公司收益率靠後,好比湛蓝生物、丽江股分、诺泰生物均匀收益率估计最高不到2%。
必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采辦理財富品的資金来历既有自有資金,還包含自筹資金。2023年纪据显示,近七成公司認購理財富品的自筹資金占总資金(自有資金+自筹資金)比例到达100%。很多公司均匀估计最高收益率不足3%,理財收益是不是能笼盖自筹資金所需利錢有待商议。
應公道分身主業及理財投資
综上来看,上市公司操纵闲置資金举行投資理財以提高投資收益有必定需要性,但比拟主業,投資理財整体而言是一項高危害举動,上市公司高質量、可延续成长離不開專注焦點主業。經由過程炒股、理財等非常常性的损益不成延续,一旦呈现巨亏,将给公司事迹带来较大的打击,只有專注于主营营業的公司才能得到长足的成长。
很多投資者此前曾在互動平台上针對部門上市公司热中炒股、理財等环境暗示担心。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杨德龙曾暗示,上市公司的募資本来是用于主業,若大量用于投資理財富品,這不但會给外界造成遊手好闲的印象,也會影响其谋划不乱性及竞争力。
万變不離其宗,投資有危害,上市公司也逃不外。 |
|